从科学家崇拜到量子通信工程失败

近期围绕联想集团的“柳倪之争”上了热搜。这场争论产生了一个“倪院士假想”—拥倪派认为如果倪院士留在联想,由科学家自始至终主导集团的战略部署,那么今日之联想就能碾压苹果、微软和IBM,成为IT的世界霸主。判定“倪院士假想”的真伪十分困难,历史事件不像物理实验,它是无法重演的。但是有些历史事件却非常相似,通过对比分析常常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联想的倪院士与量子通信的潘院士就有许多相似之处。倪、潘都是中科院院士,都从海外学成归国,专长又均是高新科技。更巧的是联想和国盾量子都起家于中科院的三产项目,他们就是中科院树上结的两只瓜。唯一不同的是从事量子通信的“国盾量子”公司中没有出现像柳传志那样的霸道老总,潘院士自始至终主导着量子通信的工程化。因此量子通信工程化的成败就成了判断“倪院士假想”的绝佳参照物。让我们看看潘院士主控下的量子通信工程的现状吧。

2016年,中科大的潘院士多次在全国主要媒体上承诺:“我相信量子通信将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辐射千家万户。”

一晃眼5年多过去了,也没见谁用上了量子通信,不知潘院士家里是否巳经安装了量子通信。不过大家对潘院士还是有信心的,不就再等上二三年吗,中国人这点耐心总是有的。

谁知到了2021年底,潘院士接受新华社《瞭望》周刊专访时忽然声称:“在量子通信领域,我们希望通过10到15年的努力,发展出完整的天地一体广域量子通信的相关技术,并推动量子通信在金融、政务、能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量子通信工程的大跃进被潘院士踩了一脚急刹车,新的发展规划急速调降如下:
时间—从今开始再要努力10至15年;
目标—开发出完整的相关的技术;
应用—推动金融、政务、能源等领域的应用。

请特别注意,新规划的目标只是开发技术,不再提建设多少横多少纵的量子通信干线了;新规划只是推动三个应用领域,再也不提千家万户了。

看来芸芸众生要想享用量子通信将是遥遥无期了,这恰如当头一盆冷水浇在了翘首以盼的众人的头顶上,不知“量粉”们情何以堪!

其实“量子通信辐射千家万户”这个提法从头开始就是在忽悠。目前所谓的量子通信根本不是一种新的通信技术,它只是利用量子力学原理为传统的密码系统作密钥分发,它其实只是传统密钥分发技术的一种选项,应称为量子密钥分发(QKD)。QKD无论有多么高大上,撑死了仅能保护密钥分发的安全,密钥分发安全不等于密码系统安全,而密码系统又仅是信息系统安全的一个子系统。把QKD称为国之重器,客观上严重误导了国家信息安全的战略部署。

今日信息系统安全的短板不在密码上,更不在密钥分发上,保卫信息安全的前沿阵地一直在计算机系统的软件、硬件等方面。但是潘院士近日在接受《瞭望》周刊专访时,仍在宣传QKD可以“大幅提升现有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为了夸大QKD的作用,可以无视信息安全的基本常识到如此的地步,有些科学家的操守真的远不及企业家。

抵抗量子计算机攻击、拯救公钥密码危机—这是QKD当年经典的公关台词,这是街头小混混玩的英雄救美套路。可惜这么多年过去了,据称可以秒杀公钥密码的量子计算机却千呼万唤出不来,公钥密码也不是弱不禁风的林黛玉,而半路上又杀出位程咬金—抗量子攻击的公钥密码PQC。PQC无论在安全性、兼容性和性价比上全面碾压QKD。QKD自身难保就别再想英雄救美了。

QKD的工程化不仅毫无必要性,而且也根本不具备可行性。横在QKD技术发展的道路上有五座大山,它们分别是:1)极低的成码率;2)不能与互联网兼容;3)极不安全的可信中继站;4)缺乏身份认证机制;5)密钥裸奔难以避免。

有必要强调指出,以上五大技术困境都是被QKD的物理原理所决定了的,没有基础研究上的突破,这些技术问题不可能获得根本性解决。而且这些技术问题都有一票否决权,换言之,只要它们中有一个得不到彻底解决,QKD就根本不具备工程可行性。

量子通信QKD既无工程化的必要性,也不具备工程化的可行性,因此量子通信工程注定不会有前途的。但是科学家往往缺乏工程现实感,他们陷于不切实际的空想中而不能自拔。当量子通信工程化受到通信密码专业人士的质疑和抵制后,自以为是的科学家老羞成怒,于是对批评者霸凌欺压、恶意投诉,直至封号删帖,真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霸道总裁和温文儒雅的科学家的形象都是影视剧编造出来的,千万信不得。联想柳总裁的霸道比起潘院士哪可是小巫见大巫了。如若不信,可去中科院主管的中国科学网,发篇批评质疑量子通信的博客文章试试看,立马知道科学家可比柳总裁霸道得多了。

中科大某些人耍学阀作风也许在科研领域能得逞于一时,但是在量子工程建设中却踢到了铁板。美丽的“量子”光环、量子之父的头衔和高大上的论文在工程项目面前全都显得苍白无力,工程建设的道理千条万条,归根结底就是一条:经济效益为王,市场才是检验工程的唯一标准。

京沪“量子通信”干线建成巳经4年多了,接着又建了京汉、汉广、武合等干线上万公里,用户有多少,经济效益又在哪里?没有付费用户的这些“量子通信”干线连日常的运维费用都要靠财政补贴,工程资金的还本付息那就更别提了,全部投资打了水漂。

哀莫大于心死、悲莫过于无人,没有付费用户是“量子通信”工程最大的悲哀,它的危害性远较经济亏损严重。中国西部地区的某些高铁项目也存在亏损,但是好歹还有一定数量的乘客,铁路部门的部分亏损可以看作对乘客和高铁沿线地区的补贴。但如果高铁连免费都无人乘坐,那就是无可救药的烂尾楼工程了,而这正是量子通信工程今日之写照!

在大数据时代,要想隐瞒掩盖工程效益一年半载都有困难,但是一个全囯性量子通信干线工程4年多没有任何经济效益、没有付费用户,全国媒体却视若无睹,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我们对科学家的祟拜正在付出高昂的代价。

一个世界上最尊重科学家的国家却不太尊重科学,这奇葩现象其实只是刻在中华文化深处的基因密码的表达。因为科学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科学家却是一个个具体的人,国人本性上喜欢具象而排斥抽象。而科学的本质是质疑这又与中国文化格格不入,但尊重科学家则与“天地君亲师”的儒家伦常高度统一,科学家就是现代意义的“师”。把尊重科学异化为尊重科学家,这背后推手就是根深底固的中国传统文化,这个问题短期内恐怕解决不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也正在宗教化,如今某些科学家已经异化成中世纪的神职教士。教士是上帝的代理人,科学家则变成了科学的代言人。科学家肉身成圣,他们绝对正确不容质疑。谁胆敢批评科学家,那就是“民科”“反智”“反科学”,“辱圣者”必遭严厉的惩罚。科学家虽不能如中世纪教廷那样烧死女巫,但他们有媒体和公权力撑腰,能够通过封号禁言让“辱圣者”社死。

遗憾的是,无论是教士还是科学家,他们其实都是凡人。
◦科学家不可能像上帝那般无所不知、洞察一切。他们也会犯错,而且会犯很多很致命的错误。
◦ 科学家并不如上帝那般心无杂念、公正无私。他们完全有可能为一己私欲而作奸犯科。

科大的国盾量子公司是量子通信设备的龙头供应商,潘院士又是国盾量子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潘院士一再夸大宣传量子通信的作用,他的所作所为究竟有多少是为了推动科技进步,又有多少是为了自己的股东利益?明星为无良产品代言一直为人不齿,为什么科学院院士却可以为自己的公司的产品作不实宣传呢?证监会难道不应该出来管一管吗?

中国社会正处于“创新焦虑“之中,但多数人仍是计划经济的思维,迷信科学权威的指点迷津,国家之手的大力扶植,其实创新这出大戏的舞台只能设在市场,唱戏的主角一定得是企业家,而不是政府和科学家。如果创新大戏禁锢在大学的象牙塔中,学阀官僚和科技网红又成了戏中的主角,这出戏非演砸不可。中国量子通信工程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最后需要声明一下,我无意在“柳倪之争”中站队。我并不熟悉联想集团历史,对股份改制和国资流失几乎一无所知,我既非“柳粉”更非“倪黑”。我只是想告诉大家潘院士主导的量子通信工程已经失败,如果倪院士主导联想集团,其结果可能更为不堪。

毕竟国家对潘院士的投入远高于倪院士,潘院士还是中国量子之父,倪院士并不是中国计算机之父吧?潘院士都没有做成功的事,倪院士大概率也不会做成功。柳总裁有千错万错,不让倪院士主导联想这没错,不仅没错而且功莫大焉,否则联想的下场可能得比量子通信工程更惨!

我决无冒犯倪院士的意思。我认为科学家的主战场应在实验室中,可以去工程企业界出出主意做做顾问,领军挂帅就免了吧。科学家以凡人之躯承载神力,注定要遭到反噬。倪院士离开联想避免了“走麦城”,实属因禍得福,得感谢当年柳总的驱离之恩啊。

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我要是倪院士的话,新年里当提瓶好酒去柳总家拜个年敍敍旧。是谁主导联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联想的今天还是比量子通信要好得太多太多。“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参考资料: 量子通信批评专栏

补充:

此文刚发出,立即收到了不少朋友的严肃批评。炮火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1)倪光南是普罗大众心目中的英雄,人格高尚是正面人物,将其与潘建伟比拟,是很不智的;2)潘是有意造假,倪是做真科学,二者完全不可比。

有几个一向对我十分友善的科技讨论微信群,都对我口诛笔伐,群情激愤,令我十分沮丧整夜难眠。我完全没有意识到潘院士在不少科技工作者的形象竟然如此不堪,拿潘与任何人作比较,都是对人的侮辱。而倪院士又恰恰相反,他是许多人心中的英雄,拿潘与倪比较让许多人实在是受不了。我真的是闯了大禍了。

千错万错,我不该把倪院士拉扯进批潘的文章中,我这里郑重向倪院士道歉。

我作文的主旨是用量子通信工程失败的例子,批评科学家崇拜,没有丝毫想贬低倪院士的意思,但是我举例不当,文字表达能力又有限,可能造成某些误会,敬请读者们原谅。

我已经把三位朋友们的批评意见一字不改地放于评论区,让读者可以掌握更全面的资讯,避免误解。也欢迎更多的朋友和读者在评论区留言。

42则评论

  1. Lingyu Xu说道:

    我的朋友 Neo 的评论:
    我对于柳倪之争,明确站在柳传志一边,原因如下:1,今天所谓的国资流失在当年其实不存在这个说法,可以翻翻上个世纪的所有报纸杂志,不光没这个词,而且还“非常欢迎”大家去占用国资。因为上世纪90年代有一度国有资产(企业)经营极端困难,不适应市场经济及其改制,导致工人工资都无法发放。2,倪光南院士作为个人的人品要比潘院士好,但个人人品是无法为企业背书的,企业的成长是有机会成本的,现在的联想是一家世界性的大企业,如果换倪院士,可能是这样的结果吗?我认为即使由倪光南院士当家,按他强调做“芯片”的思路,联想基本上早就已经死过无数回了,因为有多少国家扶持的同类企业就摆着,即使还活着,也不可能是Intel这类国际顶级企业。因此,即使历史重演,也应该支持柳传志这样的人利用当时并不值钱的所谓“国资”,去发展出当今联想这样体量的公司,要知道就算是联想雇佣的员工人数,也是对这个国家巨大的贡献。3,回头来看,好像联想并不像今天的SpaceX这样的亮瞎眼球,那样的高大上,但它依然发展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大企业,要知道中国在当时是有诸多限制的:改革开放的初期,政策、资金、员工素质等都存在难题,只要看看倪光南院士公派出国的补贴,尽管当时已经比私人自己多很多,但如果与今天比,同样是捉襟见肘,这就知道当初办企业同样是非常困难的,用国资去资助企业,然后再让其改制参与市场竞争,这就是基本的国策。4,任何人都无权用今天的规则去框30-40年前的人及其行为,因为世界本就是在不断的变化中,当初的国家行为支持了柳传志,本身就是一种决策选择,时隔那么多年后用20年后发明的“国资流失”一词来套用,明显就是耍无赖行为。

    1. 张三说道:

      你的文章我先点个赞!你改变部分态度的道歉也是认真的,这种作风是值得推广的,也点赞!建议部分议论,需要一些数据支撑,因为评价科学或评价科学家,都需要更多一点数据。完善之后,可作为内参,提交给政治局以上领导,供领导参考或决策。

      Liked by 1 person

    2. 路见不平一声吼说道:

      狗屁逻辑,如果柳把联想发展壮大了,就该把国有联想私有给他本人,那么,库克就该把苹果转化给他本人,大大是不是也该把中国转给他本人

      1. 匿名说道:

        你这才叫狗屁逻辑

  2. 袁灿伦的评论说道:

    倪光南院士是科学家,他准备研发的芯片和操作系统都是有可以实现的理论基础的,是技术产品的升级。
    而潘建伟是借科学家之名,行诈骗之实,他吹嘘的量子科技是没有可靠的理论基础的,更没有可实施的操作可行性。
    两人两事都不可相提并论,更不能以潘建伟的例子抹杀倪光南的成就。

  3. 好久不见说道:

    2022年1月3日,美国加州圣何塞法院的陪审团认定,Elizabeth Holmes 面临的11项共谋和欺诈指控中的4项罪名成立,这4项罪名均为2010年至2015年之间欺诈投资者数亿美元。4项涉嫌欺诈病人的罪名不成立,3项涉嫌欺诈投资者的罪名未作出裁决。

  4. Braveox说道:

    科学必须允许失败,科学必须与市场分开,科学家必须与企业家分开!

  5. Aluminum说道:

    是否尊重科学家还很难说,或许只是尊重红顶科学家吧?没有官衔的科学家很少得到尊重,“奇技淫巧“之徒而已。

    1. 北京老猫说道:

      中国有好多倪光南式的科学家,但是都没弄出个引领型芯片,说明芯片研制不是简单的事情。反而是柳传志先生当年力挽狂澜,发展计算机事业,大大的推动了中国的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的普及,功不可没。其实无论是柳传志领导的联想还是倪光南,都真的承受不了芯片研制芯片之重。

      1. 死猫说道:

        就事论事就行了,还要拿倪光南来比,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扯到一起,居心叵测

  6. Lingyu Xu说道:

    好朋友李老师对我的批评:

    “倪光南是普罗大众心目中的英雄,是正面人物,徐老师将其与潘建伟比拟,是很不智的,请修改为盼。”

    “ 倪光南人格高尚,值得尊敬;潘建伟则是卑劣的科学骗子,完全不可相提并论。”

    “ 该文在反对量通和九章量子计算机的朋友们中间,遭到很不好的评论,不是补充文字可以解决的。”

    Liked by 1 person

  7. Lingyu Xu说道:

    好朋友氢博士的批评:

    “ 拿倪光南与潘建伟做对比,非常不合适!没有必要嘛,说潘就说潘,干嘛扯上倪光南院士?潘院士忽悠,干产业不行,就可以推断倪光南也一样不行?这个逻辑也根本不通。甚至还说国家对潘的投入更多都不行,倪光南就更不行,那就更加不对头了。潘不行是因为其所以来的所谓量子通讯原理和技术子虚乌有,本质是骗人的玩意,这跟倪光南要做的芯片和操作系统是实实在在的真技术完全不可比。”

    “ 这个毫无根据和逻辑。怎么可以从潘院士主导的量子通信工程得出倪光南主导联想集团也必然失败?因为他们都是院士,都是科学家吗?这个什么逻辑?科学家搞企业必然失败?即便是科学家搞企业都会失败,但各人失败的原因也会不同吧,怎么能从某个人的失败推论出另一个人的失败?”

    1. N说道:

      突然觉得倪院士不仅搞企业不行,忽悠能力也不行

  8. Lingyu Xu说道:

    好朋友量子江湖对我的批评:

    “ 你对倪光南的评价不合适。倪决非潘,潘是有意造假,倪是做真科学,二者不可比。希望你改一改,我再转发。”

    “ 潘做的东西没有任何物理学基础,倪做的是非常实际可用的东西。”

  9. Lingyu Xu说道:

    好友李红雨老师在微信群中的评论:

    涉及到联想,现在的舆论氛围大致都围绕政治正确这个角度来说,或者就是与华为对标来讨论,这就不但脱离了历史环境,也脱离了现实环境,比如为啥很少有人用同类的角度批判小米、vivo之类的企业?倪光南的言论很多看起来好像是有神预见,他号召联想转向全自主,转向芯片和操作系统,这些从目前中国科技发展现状来说是正确的选项,在当时真的能带领联想发展成一个超越华为的新型企业吗?我们从来都无法意识到幸存者效应问题,把倪光南所有有关企业发展的言论摆开来,你还是能够发现太多不切实际的想法被过滤掉了,并且经历过那段时间的人其实都知道,类似的言论太多人提出来了,倪光南也并不没有独到之见,只是因为联想存在至今,人们大致还能把倪光南的看法拣拾起来,这就是幸存者效应,操作系统张罗了几十年,也有太多企业昙花一现,迄今无一成功,凭什么认为倪光南的主张加上联想就能成功?对于企业的决策者来说,每一个建议都不是可以被忽略掉的,并不会用上帝的视角来拣拾今天看起来正确的主张,脱离历史条件限制,就算是正确的主张也得不到好的效果。包括华为的发展历史也是如此,它的自主创新在最开始都是在仿制的道路上走了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到了想要把企业卖给摩托罗拉的经营困境。倪光南的成就基本就是一个联想汉卡,这个技术路线从一开始就是死路,也不具有足够领先的优势,那段历史各种汉卡层出不穷,没有多大的技术门槛,并且很快就被软字库所替代,所以不要神话倪光南,他跟王选等都是特定历史时期在特定技术条件下的临时技术解决方案,那是走到死节点的技术路线,不具有前瞻性。只要知道中国计算机行业发展 历史的就必然知道,真正让联想迈向世界级级企业的是联想主板,而不是什么汉卡,那么多做汉卡的公司现在还存在吗?我作为搞计算机的对联想这两个产品的历史定位是旗帜鲜明的,这让中国摆脱了台日对计算机主板级配件的技术垄断,这个意义是绝对世界级水平的,当年参考消息引述的相关报道,国外对这个成就给与了巨大的关注,但是如今没有人注意到这个,却去宣传什么汉卡功绩,本末倒置,为的就是突出倪光南在联想成立初期起到的作用,但是即便如此,也仅仅是第一桶金的作用。联想成为世界第一大计算机制造商,已经成为人们习以为常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没有联想当年的主板技术突破,假如极端一点想,现在卡中国技术脖子的就是我们的台机笔记本,而不是什么芯片。通常来说,当我们已经吃饱了馒头的时候,我们大概会抱怨为什么当年没有养好猪,这样今天就能吃上肉馅包子,没人会说那时需要解决的是吃饱饭的问题。

    1. 匿名说道:

      联想主板?我可听说过Intel有白牌主板,甚至服务器主板,还有原型设计一起提供给主机厂商选用的!很多主机厂商都是在此基础上修改一下而己

    2. 匿名说道:

      赞成

  10. Lingyu Xu说道:

    好友李亚平老师在微信朋友圈的评论:

    我严重同意徐令予先生对国人科学家崇拜的评论。科学史上,亦人亦魔的科学家并不罕见。科学家崇拜和中国人造神的传统是一致的,实际上既是一种僭越和狂妄,又是一种卑贱和奴性!

    兄长评论说:谢谢亚平兄分享。虽然本人没有徐令予先生对量子理论的专业知识和深刻判断能力,但已经通过这些年的各种质疑感觉到,这似乎是「亩产三万多斤水稻🌾一样的」的大卫星。【2016年,中科大的潘院士多次在全国主要媒体上承诺:“我相信量子通信将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辐射千家万户。”】我觉得未来五年不可能会有什么突破。如果能实现量化生产,服务千家万户的大众,现在早该有上市的样机投入试用了。根本没有,说明还是美丽的肥皂泡。看到一些读者对徐令予文章的批评,反而更加深了这个怀疑。人们已经指出「潘是学术骗子」,这已经够明显了。好在现在维持潘的美丽肥皂泡的「体—制」力量还没有全面封杀在他们看来一定是「噪音」的质疑。我们有幸看到徐先生的文章。但愿潘团队把质疑和批评当成动力,让美丽的肥皂泡在未来5年内变成遨游苍穹的卫星,让我们再厉害一把!

  11. 艾也说道:

    揭露茗阻止伪科学家的欺骗性值得大力支持,柳的核心是披着中国联想的美丽外衣发展壮大成外国利益集团,吸中国人的血为外国服务。联想集团址微软公司对国人更有欺骗性。

    1. 匿名说道:

      @艾也: 你这个是在讨论问题吗?有情绪,没根据。

  12. Lingyu Xu说道:

    好友 Cyberman 微信留言:

    “你的文章主要想表达的观点应该是:科学家不一定能办好企业。这个论点没有问题。

    潘也不能说是骗子,他把自己的研究看得太高而已,问题是有人相信,无端消耗社会资源,这是关键,是社会土壤问题。

    就像当年气功(特异功能)被很多知识界、政府官员相信一样,科学研究也有类似的东西,一些现象理论说不清,但事实摆在那里,这种东西容易令人为之着迷,再进一步就成为宗教。

    量子纠缠、AI无人驾驶、区块链等都有这种特征——神奇而不解其道,引得很多人趋之若鹜,最后一地鸡毛,淹没在时间的海洋里。”

  13. CJ说道:

    是金子到哪里都能反光,倪院士离开联想自然也应该可以反光的,没反出一个哪怕只有联想十分之一规模的企业本身就很说明问题,至少说明如果由他领导联想,联想不会有今天。

    Liked by 1 person

  14. 胡吹今天说道:

    只是借人借事做个比喻,读者取其比喻的合适面忽略不太贴切的,怎么就变成柳倪潘人格之争了?

  15. 秦惠民说道:

    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科学家的擅长是发现,工程师的特长是应用,企业家最擅长发现市场,没有市场企业家是不感兴趣的。产品的应用与开发比较合理的路线应该是,企业家发现有市场需求,工程师发现有可以利用的发明并应用其开发新产品或赋予产品新的功能,企业家再拿到市场上去推广产生各种效益。科学家的只需要发现新的东西,太功利化的发明不是真正的发明。

    Liked by 1 person

  16. sa m说道:

    科学研究没有一次成功的案例,尤其是新科技。因此要允许失败,那怕是反复失败!那怕是他一辈子失败了,谁敢说他的接班人就不能成功?

    1. 匿名说道:

      拿自己的钱可以,像陈景润那样报销点草稿纸危害也不大

  17. 石上松说道:

    抢资扛旗造大神,
    大神霍霍不如人。
    风向自古看脸色,
    阵阵吹过骨不存。

    Liked by 1 person

  18. 吴先生说道:

    1、倪光南本不是院士,是柳传志去找人为联想求来的;2、倪离开联想后并未免于“走麦城”,花费国家若干亿去搞芯片,全部打水漂。

  19. 匿名说道:

    拿自己的钱可以,像陈景润那样报销点草稿纸危害也不大

  20. 匿名说道:

    1

  21. 匿名说道:

    不知道作者一直坚持“批判”中国量子通信的用意何在呢?
    据了解,在国内如中国电信已经启动了相关计划,向民用领域推出了量子SIM卡之类的产品,中国联通也和问天量子等企业启动合作。而在国外,韩国建设起了2000公里的QKD网络,欧盟所有成员国也启动了基于QKD技术的泛欧量子通信网络建设计划,美国虽然表面不赞成但转头就封了中国几家量子机构。
    作者不妨中立一些,请用过QKD技术的政企人员站出来谈一谈,而不是只请自己的“好友”、“拥护者”发言。

    1. 洞庭东山人说道:

      潘院士自己在量子通信工程化上打退堂鼓了,你这不是在打他的脸吗?
      别整那没用的。QKD有用没用,简单得很,把量子通信干线工程的审计报告和用户体付费和体验报告拿出来,不就得了!

  22. 匿名说道:

    科学是科学,技术是技术,商业是商业,忽悠是忽悠。不要扯在一起。

    1. 王锦军说道:

      赞👍🏻

  23. 紫外线说道:

    徐先生拿倪光南和潘建伟做对比不太合适,倪光南不仅比潘建伟爱国,而且当时是有实打实的技术创新。就算他没有商业管理方面的才能,作为联想的初创人和技术骨干他也不应该被柳传志扫地出门,更何况柳传志本来就是利用倪光南的技术把联想做大,最后反过来利用这一点私吞了国家给科研创新人员的股权分红。所谓的国有资产流失根本不是问题的重点,柳传志的问题在于贪污腐败,压制科研创新,这一点和时代环境无关,纯属柳传志的个人行为。倪光南并不是神,但他离开联想后没有追名逐利一直屡败屡战没有放弃对核心科技的投入奋战在一线上,光是这几点潘建伟就无法和倪光南相提并论。

    我知道徐先生不太了解倪光南,想借倪光南的话题批评潘建伟。但我还是希望您能够就事论事,我们欣赏倪光南是因为他身上的精神,如果以商业成败论英雄那大多数科研人员都是失败者,但中国从来就不缺成功的商人,缺的是有远见有格局的企业家和科学家。

    1. 紫外线说道:

      这里附上业内人士张捷对当年联想事件的梳理,我认为说得还是很有道理的,供徐先生参考: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244y1Y7VR/

      1. 匿名说道:

        谢谢

    2. 匿名说道:

      首先感谢你的关注和评论。
      我真的没有贬低倪院士的意思,如果确有用字不当之处,请倪院士和读者们原谅。我希望国人能更多地尊重科学而不是科学家,更不要被某些伪科学家所欺骗。

      1. 紫外线说道:

        感谢您的回复,我知道我们的科学管理确实一塌糊涂,达到了逆淘汰的效果。其实当科学家堕落到大肆蒙骗国家经费做一个他知道没有实际价值的东西时,我认为他已经不能被称为科学家了。
        对于民众迷信权威的问题,我认为这和我们的科学管理有关。我们的科学管理赋予了科学家太多的政治权利,把执政党的信用和科学家绑定在一起,这使得科学家之间竞争的不是科学,而是官位和政治势力。这些科学家官员们依托不能公开挑战的执政党的权威与信用打压异见,从而达到迷惑民众的目的。如果能把政治权力从科学家身上分离,允许科学家们公开辩论交锋,我认为有助于民众更好地认识科学。
        此外关于传统文化方面的原因我有些不同的看法。固然徐先生提到的尊师重道有一定道理,但我认为更要命的是我们传统文化特别讲究人际关系,而且要求人必须一蹴而就,不喜欢失败和试错,这在科学管理上直接扼杀了正常的交锋辩论,大家都怕得罪人,都怕被人指出错误,最后就是各个学派不相交流,营造一种和气的氛围。我听说上世纪攻关两弹一星时期的学术交流氛围不是现在这样的,不知徐先生是否能够给予证实。
        总之,我认为以上两个问题是我们发展科学的最大阻碍,文化方面的问题或许需要更长时间,但我认为剥离政治权力的操作是现在完全可以做的。

  24. 徐令予说道:

    高见,十分认同。希望你多提宝贵意见多留言。
    顺祝周末愉快!

    1. 紫外线说道:

      徐先生过奖了,我只是个普通的打工仔,对科研完全是外行,只是平时在博客潜水看你们讨论得多了总结了一些想法,感谢你们坚持不懈地努力让我对科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祝您愉快!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