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彻兹教授对“量子优势”的质疑集中在“计算”的真正含义上,在这个问题上相信没有什么人会比这位菲尔兹奖得主更专业更权威,他对“量子优势”的否定极具说服力。该视频获得过万的观看,500+点赞,4个反对,人心向背 一目了然。YouTube 视频下面的62条评论也值得一读。
中科大的“九章”光学实验装置就是一把价值千万的高挡茶壶,它和茶壶一样根本不具备任何有实质意义的计算能力。“九章”刚面世时,一帮吹鼓手们在大众媒体上企图把“九章”与求解矩阵的“积和式”勾连起来。但是经反复质疑后,人们方才明白“九章”与求解“积和式”风马牛不相及。
质疑“九章”的三篇论文值得关注
最近,国际上出现了好几篇质疑“九章”取得量子优势的学术论文。其实中科大“九章”光学实验设备的报道一出现,立即受到了国外量子计算专家的批评和质疑[1],现在这几篇论文只是把批评质疑进一步学术化、正规化和系统化,论文通过计算分析和结果对比为否定“九章”取得量子优势提供了确凿的科学依据,为这场争议写下了休止符。
岂有文章倾社稷,从来佞幸覆乾坤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之前,曹操往徐州攻刘备,田丰建议偷袭许昌,袁绍以儿子生病为由拒绝。及后田丰奋力直言袁绍缺失,以及分析和曹操兵力部署优劣,认为百姓疲弊,粮食不足,应该用持久战,可惜不被袁绍采纳。田丰恳求力劝,袁绍愤怒,当众把他下狱。后来袁绍兵败,有人对监狱中的田丰说:“君一定必被重用。”田丰回答:“如果大军胜利,我必不会死,如今大军失败,我必死已矣。”袁绍归来,左右对袁绍说:“田丰因为主公不听他的说话,果然失败而大笑。”田丰随即被杀。
量子计算文章目录
本文把所有与量子计算有关的博客文章作了个分类目录,让读者对本专栏的内容有一个总体的了解,读者也可通过目录提供的链接直接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
量子通信批评专栏目录和链接
近年来,我针对量子通信工程发表批评质疑文章共五十余篇。这些文章中有不少是应期刊或网站之邀而作,写作时并没有总体规划,文章之间也缺乏联系和呼应,把它们一起放入博客的专栏中,就像一锅大杂烩,读者会有难以下口之困扰。因此我作了个目录,让读者对本专栏中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总体的了解,读者也可通过目录提供的链接直接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
量子通信工程走下神坛的原因与真相 (下篇)
《下篇》从量子通信(QKD)的基本原理出发,对量子通信工程化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作出科学的分析判断。文章着重分析 QKD 技术层面的一系列问题。“极低的成码率”、“不能与互联网兼容”和“极不安全的可信中继站”是 QKD 的三大技术困境,它们就是量子通信迈向工程实用化道路上难以逾越的三座大山。这里需要特别强调,量子通信所面临的这三大技术困境是被物理原理所决定了的,单靠工程技术的进步是极难取得实质性改变的。
量子通信工程走下神坛的原因与真相 (上篇)
《上篇》从密码系统基本原理出发,着重分析量子通信 (严格术语是 量子密钥分发 QKD) 的工程用途和实际价值。通信密码可分为对称密码和公钥密码两个密码系统。QKD 是通过单条链路上的物理防窃听能力来分发“一个”共享随机密钥的硬件技术,属于经典对称密码系统中的一个子功能。在对称经典密码系统中,传统的密钥分发技术安全成熟、价廉物美,QKD 由于性能和价格上均处劣势所以难有作为。而在现代公钥密码系统中,需要数学上严格配对的公钥、私钥“一对”密钥,但 QKD 只能分发一个共享随机密钥,所以 QKD 与公钥密码系统毫无关系。量子通信工程在整个密码系统中都难有立足之处。
应对量子科技炒作 美国五角大楼出招
量子信息科技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量子传感技术、量子计算机和量子通信。“五角大楼试图应对量子科技的炒作》一文对上述三个部分明确地表达了以下的态度:
1)在短期内,量子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是原子钟和量子传感器;
2)预计短期内,量子计算机不会对军事任务产生影响;
3)近期在有关国家安全的运营网络中使用量子通信是不现实的。
量子通信神话之二:QKD可以拯救公钥密码危机
今日所谓的“量子通信”既不是一种新的通信方式,它也不是一种新的密码系统,把它称为量子密码技术也是完全不合格的,它其实仅是对称密码系统中提供密钥分发的硬件协商技术。量子通信与公钥密码毫无关系,认为所谓的“量子通信”可以拯救公钥密码危机是一个弥天大谎。量子通信的密钥协商功能只适合用在对称密码系统中,但是对称密码系统中的密钥分发早已存在完整有效的的技术手段和行业规范,它们远比“量子通信”技术更安全、更成熟、更经济有效。
量子通信工程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政府和科学院等事业单位应该远离量子通信工程的产业化决策,更不能成为工程建设的独资老板和主要用户,否则会造成诸多的恶果:破坏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严重阻碍新技术的发展;极度地浪费社会资源;加重金融市场的风险。这还真不是危言耸听,其实有些问题的苗子已经有所露头,值得有关部门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