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华裔少年挑战“量子计算优势”

量子计算的一个重要成果被一个18岁少年推翻。自古英雄出少年!18岁的美国德克萨斯州华裔少年Ewin Tang的论文证明,经典计算机几乎可以像量子计算机一样快速地解决“推荐问题”。量子优势(又称量子霸权)的一个最佳案例如今却被拉下了神坛。

“九章”距离通用型量子计算机有多远

量子计算机不仅在近期内作用十分有限,未来的应用前景也不应过分的夸大。量子计算机永远不可能代替经典电子数值计算机,它在许多问题的计算能力远远不及你的平板电脑。计算机理论告诉我们,无论将来的量子计算机有多强大,这世上还是会有许多计算问题不是量子计算机能解决的了(注意下图中BQP黑色虚线曲线之外的复杂计算问题)。

“九章”光学实验解读(下)阻碍九章取得量子优势的深层原因分析

“九章“量子计算机无法取得量子优势的主要原因可归于:光子大量丢失;釆样总数严重不足;光子之间的量子干涉效应不充分。请注意,以上三个问题中的每一个对于量子优势都有一票否决权,而且这些全是基础原理层面的问题,很难单纯依靠技术手段解决。“九章”实验的真正意义是证明了靠玻色釆样取得量子优势的路径很可能走不通。

“九章”光学实验解读(中)数据不支持九章取得了量子计算优势

“九章”量子计算机宣称比超级电子计算机快一百万亿倍是毫无科学依据的,即使完全按照中科大“九章”团队自定义的奇葩的比赛规则,他们把战绩至少也夸大了一百亿倍!事实上,“九章”的实验数据不仅无法证明对超级电子计算机取得了量子优势,恰恰相反,“九章”实验的真正意义是证明用玻色釆样获取量子优势的路子可能走不通。

国外量子计算专家对“九章”实验结果的批评和质疑

我原本无意去淌“九章”之争的浑水。量子计算机还处于科研的初级阶段,探索工作中出点差错在所难免,这与量子通信的工程失误有着本质的不同。宽待科研、严责工程,这是我一贯的态度。但是读了《“九章” 作者对涂传诒先生等若干网络评论文章的回复》之后让人如鲠在喉,实在忍不住要吐几句。

潘、陆两位教授在文章中用大量篇幅摘录西方学界和媒体对“九章”的评议,似乎“九章”收获的除了鲜花就是掌声,没有一丁点的批评和质疑。言外之意:外国专家全都为我们站队,国内反对者是自不量力;“九章”为国人带来如此多的荣誉,大家感恩知足吧。事实果真如此吗?下面就是国际著名量子计算专家对“九章”的评论(直译),请读者们自己鉴别吧。

“九章”光学实验解读(上)九章到底要解决怎样一个数学问题?

“九章”实验反其道而行之,它不是要解决一个已经存在的有实际意义的数学问题,而是把自身定义为一个数学问题,然后要求经典计算机在这个特定问题上与自己比高低。这就像一个业余射手挑战专业射手,业余射手朝墙上先射一箭,然后以箭头为中心画几个同心圆圈给专业射手当作靶子。

“九章”光学实验装置不是数学问题的解决者,而是数学问题的产生者。这个新产生的 Torontonian 函数只是用来与经典计算机比高低,它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应用价值。